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历经“爆炸门”重创,劫后余生的三星正在重回行业之巅。
7月7日,三星电子发布二季度业绩展望,预计二季度营收将达到518亿美元,营业利润将达到约121亿美元,同比大增72%,创单季度利润新高。
今年一季度,三星也迎来“开门红”,营业利润88亿美元,同比大增48.3%,创下三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时手机产业以7920万部的出货量,22.8%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仅以二季度预期业绩计算,三星将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但就整个市场态势来说,可谓冰火两重天。在中国这个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市场,三星已连年退败,逐渐被消费者边缘化。
在国产智能手机的激烈围攻下,三星手机市场份额遭遇“断崖式暴跌”。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排名前五位的是:华为、Oppo、Vivo、苹果、小米,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20%、18.2%、14.1%、9.2%、9%,三星一季度出货量只有350万部,下滑近60%,惨淡出局。实际上,2013年三星在中国市场还拥有31%的份额,是当年苹果的2倍,随着国内手机厂商的崛起,2016年三星市场份额降至8.6%,2017年第一季度更是跌至3.3%。
除了手机业务,三星在中国的冰箱、洗衣机业务也在下滑。据调研机构中怡康的数据,今年1-5月,三星洗衣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6.6%,冰箱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下降20.1%,情势不容乐观。
对市场颓势束手无策,三星不得不考虑压缩成本,2016年中国三星员工数量大幅下滑17.5%至37030名,近期又决定撤销七大支柱改为26个办事处。如果市场没有大的改观,想必这一数字还会继续扩大。
三星混到如此境地,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功不可没”,但三星自身原因也不容忽视。“爆炸门”事件发生后,直到司法部门介入,三星才宣布召回在中国大陆销售出的Note7手机,这种区别对待的态度,为三星手机彻底退出国内热门手机行列“疏通”了渠道。
就在不久前Galaxy S8新闻发布会中,三星移动业务的负责人高东真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市场,我们永远不会放弃”。但对市场来说,并不是你坚持不放弃,消费者就会重新接纳你。
要想重新赢得中国市场,三星在固守“高大上”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放低心态试着迎合消费者。
三星只是这些年在中国市场颓败的韩国企业的一个缩影,很多响当当的品牌都已在市场博弈中被湮没,比如曾经的韩系双雄起亚和现代。
今年1月份,江苏、江西等先后爆发东风悦达起亚经销商“反抗”事件。据报道,因为产品不给力,有80%的经销商在亏损,2016年已经有100多家店退网了,剩下的差不多还有100家店等着退网。
反观现代,也在水深火热中挣扎。2015、2016两年销量下幅度滑坡,经销商为了完成任务不惜“割肉”让利,最终因为“无肉可割”转投其他品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76.35万辆,同比增长6.1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79%;德系、日系、美系乘用车分别销售78.36万辆、58.23万辆、43.4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35%、15.12%、11.28%,也就是说中国品牌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韩系品牌已经小到可以被忽略不计了。
再看看曾经风光无限的LG电子,历经10年折腾与调整,却没能换来一丝精彩:主营业务彩电、手机、空调、冰箱全线衰退。一颗受伤的心自此扭曲,从步步为赢变为步步为营。不再是持续的投入开发培育市场,而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中国消费升级的档口,借机炒作一些所谓高逼格工艺设计新品,梦想大赚一笔。没想到消费者不买账,只是“黄粱一梦”罢了。
类似的还有SK集团,随着中国沥青技术的发展,SK集团在能源业务方面的优势“春意”殆尽;2014年发力新能源电池后,却面临着国内电池制造商的群起围攻,业绩上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中国企业的奋起直追下,韩国企业市场份额已呈下滑趋势,若不能正视消费者需求,想必没落或成最终出路。
■ 作者|董虹
■ 编辑|徐冰莹
上海之声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上海之声)”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