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保持调控惯性、维稳不变的基调下,楼市“暴涨”时代已经落幕,面对2019年楼市“小阳春”,龙头房企应该坚守主业还是推动业务转型?开发商出现了战略方向上的分歧。一派以融创中国为代表,对待多元化转型态度日趋谨慎。另一派以恒大和宝能为代表,积极推行多元化转型。
房企多元化之路,十分艰难,尽管探索不断,却少有成熟稳定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在传统业务上,除了商业地产,房企还没有找到市场空间大、更适合规模发展与长期耕耘、利润可观并能支撑业绩明显增长的发力点。
在新业务上,房企并不具备竞争力,既不熟悉行业形势,也不掌握核心技术,更无骨干人才支撑,付出的只有学习成本,收获的却往往是经验教训。
近日,江苏徐州举行第二十二届投资洽谈会。据悉现场共签约75个项目,投资额1769.6亿元,利用外资8.3亿美元。其中宝能的投资金额就达到了1060亿元,宝能科技园或总部基地成为了本次洽谈会最瞩目的项目。
在徐州的项目签约之前,握有“巨资”的宝能集团,刚于10月10日与秦皇岛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透露的协议内容,宝能集团将在秦皇岛投资约320亿元,用来建设高端养老、文旅综合体基地、总部的地标产业综合体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等。
短短10日内,宝能集团签约了过1300亿元的项目,所涉及的产业有科技园区、文化旅游业、商业综合体、养老、制造业等领域。也正是跟随着宝能近年来在汽车等制造业以及文旅地产商业等领域的综合布局,宝能逐渐在弱化自身险资与开发商的身份,企图穿上“实体产业”的新标签。
在这一系列多元化发展背后,宝能赖以生存的资本来源也早已备受诟病。大量的循环股权质押、一层层的高杠杆模式、关联交易……伴随着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动作,是一次又一次的宝能快速增资,金额之巨大、之神速,都令人咂舌。
而另一方面,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恒大则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不到一年时间,恒大就以闪电速度完成了从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动力电池、智慧充电到汽车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各关键环节都已拥有世界顶尖的核心技术。
面对大洗牌时刻,房企多元化突围已成为常态,当前的房企产业发展更多是围绕对地产的内容提升,使地产获得更高溢价、更加可持续。长期看,产业运营本身的利润要求、长期持有的融资通路,都需要实质的运营支撑,如果对产业的追求仅仅是看重产业在拿地上的筹码,产业就只是沦为延续地产开发业务的手段而已。
上海之声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上海之声)”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