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国 新闻】国产手机的突飞猛进多少有些出乎业内及消费者预料。多个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联想、小米、OPPO等国产手机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一举领跑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以及4G市场。在国产手机整体展示实力的同时,这一态势能保持多久,以及它将给国内手机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也正成为当前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
近期多个知名研究机构巩固了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统计数据。其中,根据IDC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联想、小米、酷派分别以1302万部、1294万部和1203万部的出货量,摘得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三甲。而在市场前10名中,国产手机占据8席。此前长期雄霸国内智能手机冠军宝座的三星则被挤至第五。
资料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在4G市场,国产手机同样表现强劲。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赛诺最新发布的7月中国移动通讯市场的数据显示,4G市占率排名再度发生剧变,OPPO暂时以微弱优势取代酷派位居首位,三星和苹果持续下滑,国产品牌已经实现弯道超车,确立了4G市场的优势地位。
创新能力的增强、不断提升的质量及渠道优势促进了国产手机的集体爆发。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抓住4G机会无疑是国产手机市场提速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被业内普遍视为“4G元年”,伴随4G牌照的下发,带动了手机市场的加速变革。相关数据显示,国内4G市场容量快速增长,7月份额占整体市场的20.4%。
与此同时,4G智能手机市场发展不到半年,各家厂商的竞争便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主流手机品牌厂商在4G市场的投入正在不断加强。数据显示,在7月投放市场的146款新品中,4G产品达到半数,其中包括66款TD-LTE和7款FDD-LTE产品。在4G市场快速崛起之际,相应的市场份额也在呈现快速变化。今年2月赛诺发布国内首份4G市场统计报告显示,三星和苹果占据国内4G(移动TD-LTE)市场85%的份额,但仅仅半年时间,赛诺7月份的最新统计显示,两大国际品牌的份额合计已跌至25.64%。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国产手机的大步迈进。其中,OPPO连续三个月实现快速增长,成为目前4G(移动TD-LTE)市场的领头羊。尤其是在7月中,OPPO移动4G份额增长速度是整体移动4G市场增幅的整整两倍,且7月移动市场新增达成的121万TD-LTE产品销量中,有31.5万来自OPPO。此外,酷派以15.1%的微弱劣势位居移动4G市场排行榜的次席,三星(12.82%)、苹果(9.45%)和联想(8.64%)分列3~5位。
业内普遍认为,及时抓住4G机会,提前布局,是此次国产手机在4G市场能够出彩的重要原因。而三星等国外厂商则在占领国内4G市场方面动作迟缓。“OPPO是国产手机中率先全面向4G转型的厂商。”OPPO副总经理吴强表示,早在2012年OPPO就开始准备4G各类相关技术储备。在4G牌照发放时,OPPO果断决定停止所有3G新产品的研发,同时加快了4G产品的研发进度,全面转型4G。“这样的转向使OPPO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为了4G转型和尽快向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我们认为这个损失是值得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4G市场崛起的同时,TD手机市场有望迎来一轮显著增长。截至7月份,全球已经有近200家终端厂商共推出900余款TD-LTE终端,其中智能手机440余款。为进一步推动4G TD终端的发展,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表示,中国移动将继续通过规模化的采购,拉动TD-LTE 4G终端的成熟和丰富。据悉,中国移动2014年终端方面销售目标是销售2亿至2.5亿部,其中TD-LTE终端销售1亿部,发展TD-LTE用户5000万。可以预见的是,在运营商的大力推动下,终端厂商在TD终端方面的推出力度下半年也将进一步增强。
在国产手机集体发力的同时,一些传统的短板仍急突破。国产手机此前长期占据的是低端市场,而在中高端市场,此次仍未出现显著突破。有分析认为,如果按照IDC等公开的数据进行折算,那么联想平均售出一款移智能动终端的收入约为537.8元,而三星售出单款智能机的均价约为2164.3元,这表明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仍需要继续突破。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已有国产手机厂商在该市场逐渐突破。在7月整体市场增长最快的手机产品统计中,于3000元以上和2000~2499元价位段,苹果依然分别依靠iPhone 5S16GB和iPhone 4S8GB把持,而2500-2999元和1500-1999元增长最快的产品则分别是来自OPPO的N1mini和R6007两款LTE-TD新品。今后能否有更多国产手机厂商进入这一新的细分市场,值得业内关注。
此外,以手机芯片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仍是国产手机需要跨越的门槛。近日高通因涉嫌垄断受到各方关注,也把国产手机的芯片短板再次暴露出来。由于高通在3G和4G领域拥有1400多项专利,全球主流的智能手机厂商包括国内的主流智能手机厂商都必须向高通缴纳专利费。因此,今后国产手机要想在高端市场有更好的表现,加强创新能力,在技术关键领域增强话语权,仍是努力的方向。
上海之声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上海之声)”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